188体育_188体育平台@

图片

济源匠人
李进中:躬耕陇亩农技人
发布时间:2018-07-19 | 来源:济源网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必须持续提升自己的农技水平,必须对农产品品质精益求精,必须善于创新种植模式,做一个孜孜以求的‘农业匠人’。”

  ——李进中

  先后引进210余项、示范推广60余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使全市设施蔬菜亩产值由原来的不足8000元增加到25000元;先后编写制定了蔬菜河南省4项农业地方标准、济源市7项农业地方标准,为188体育平台:绿色蔬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使188体育平台:所产蔬菜产品在河南省农产品例行质量检测中连续10次位居第一……

  这些,都与一个人有关——高级农艺师李进中。

  他不是农民,却跟着农民走,在田埂上奔跑了26年,讲科学、传技术,把蔬菜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农家。他深爱着这片土地,扎根山区,不断探索高产高效蔬菜种植技术,取得一个个科技成果,把田间地头当成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2月2日,见到李进中,记者和很多初见李进中的人一样产生了疑惑:皮肤黝黑,还透出紫红色,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常年在田里劳作的人。可是,仔细想来,一个在田埂上奔跑了26年的人,常年风吹日晒,不就该是这种肤色吗?一脸憨厚,挽着裤脚,鞋上总是沾着泥巴,这便是李进中在山区推广农技的写照。

  把技术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农业局李进中,讲课实在中。肚里确有货,件件为百姓。讲课顺口溜,句句科学经。字字都实用,人人能听懂。致富要科学,种植靠进中。免费来讲课,户户乘东风。”这是柏木凹村群众为李进中编的一个快板书,饱含着该村群众对李进中的深厚感情。

  位于王屋山深处的柏木凹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与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专门生产十字科蔬菜种子。每年春天一到,漫山遍野盛放的各种菜花会将这里变成花的海洋。2017年5月,该村还举办了菜花节,引来无数游人。这一切都与李进中的努力分不开。李进中曾经在这里一呆就是4年,和乡亲们在一起摸爬滚打,并引导乡亲们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蔬菜栽培、制种产业,并手把手教当地群众各种栽培技术,用蔬菜制种产业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

  其实,李进中将技术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始于26年前的1992年。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上学时,我就想着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什么。”李进中说,由于这个原因,他最终报考了豫南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并选择了蔬菜专业。

  1992年,大学毕业的李进中没有留在行政机关,而是来到市种子公司蔬菜科。“我是农业技术员,就应该到农村去,帮乡亲们早点富起来!”李进中说。随后,他来到了山区,将自己的技术课堂也搬到了山区的田间地头,并且一呆就是26年。

  他的第一站,是位于深山区的王屋镇清虚宫村和庭房村。为了帮助群众更快地鼓起钱袋子,他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说服群众跟着他一起发展白菜制种。于是,李进中在160多亩山地上开辟出了济源第一块蔬菜制种田。清虚宫旁边一间又低又潮湿的土房,成了他随后5年的临时住所。

  他让当地群众第一次见到了铺地膜、喷硼肥等当时看来很新奇的制种新技术。这也折服了他们。于是,李进中白天和大家一起挽起裤腿下田,站在泥里为大家传授白菜制种技术;晚上还要在那间土房里接待前来串门学习技术的群众,直到深夜。

  到了收获季节,白菜制种一亩地平均收益约1500元,是以前的二三倍。于是,白菜制种产业在两个村迅速发展起来。

  李进中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又分别选择海拔约800米的邵原镇郝坡村和海拔约300米的承留镇上观村、下观村,进行两个不同高程、三个不同地域环境、不同土壤层的大田制种试验,并取得成功。

  16年前,李进中有了第一部手机。这部手机很快就成了技术热线,无数山区群众打电话向他咨询各种问题。无论白天黑夜,李进中从来不主动关机。因为李进中怕群众打不通他的电话着急。2003年,李进中被聘为济源市农业专家服务团成员。2010年,他被聘为省科技热线专家成员。因为怕山区的乡亲们有事找不到自己,16年来,李进中的手机号码从来没有更换过。

  如今,在他的努力下,蔬菜制种产业在王屋山区迅速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王屋山区的大白菜、甘蓝、番茄等蔬菜制种面积已有约3万亩,年产值有2亿多元,已成为豫西北最大的蔬菜制种基地。这里培育出来的蔬菜种子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更为重要的是,李进中在田间地头举办的技术课堂培养出了一批批懂蔬菜种植技术的“新农民”,为山区蔬菜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6年来,李进中的足迹踏遍王屋山区的沟沟岔岔、角角落落。他用行动诠释着一个农技人不畏艰苦、为农服务的责任与担当。

  用新模式新机械带动新产业

  2015年夏天,仿佛一夜之间,带着商标、比一般西瓜价格贵近一半的卫佛安西瓜在济源的大街小巷走俏。这是李进中的杰作之一,却从一次打赌开始。

  卫佛安西瓜是济源特有的西瓜品种,是西瓜界的“明星”,以个头小、瓤粉、甜、皮薄为特色,原来采用的是传统种植模式。2015年,李进中来到偏僻的承留镇卫佛安村,开展富硒西瓜种植研究。他引导村民采用吊蔓栽培的新模式种植富硒西瓜,却遭到瓜农的质疑。很多瓜农犹豫不决:采用吊蔓栽培模式会不会导致减产?富硒西瓜价格贵,会不会卖不动?一位瓜农甚至问李进中:“如果一亩地收益不够1万元,咋办?”面对质疑,李进中决定和这位瓜农打个赌。他说:“如果一亩地收益不够1万元,我包赔你家的损失。”

  就这样,吊蔓栽培模式开始在卫佛安试验。到了收获季节,瓜农们发现,采用吊蔓栽培模式种植的富硒西瓜色正味鲜,价格翻了一番,一亩地的收益竟然有2万余元!

  李进中还在卫佛安村帮助群众建起了西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卫佛安”富硒西瓜商标,取得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并通过条形码对外推介销售卫佛安西瓜。

  在济源,名气最大的蔬菜恐怕得属王屋山大葱。王屋山大葱是李进中一手缔造的国家蔬菜地理标志产品,其中寺郎腰大葱是最佳代表。李进中引进国内外寒葱等品种,应用富硒营养液,生产富硒大葱。这些富硒大葱的硒含量每公斤达46微克,进一步提升了寺郎腰大葱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李进中还在2013年推广应用黄篮板、频振式杀虫灯和绿色防控技术;2015年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应用EM菌、硼锌镁菌剂、微生物复合肥等微生物肥料,减轻了土传病虫害,解决了大葱重茬、品质降低等问题,不仅使大葱产量提高40%,还有效保证了大葱的绿色品牌。

  2015年,李进中在寺郎腰推广应用新机械,引进大、小型开沟机、栽葱机、培土机、挖葱机等机械,采用机械种植大葱。这些机械主要在开沟、栽葱、培土、采收时使用。李进中说,用人工开沟每亩需要12个工时约800余元,用开沟机每亩仅需2个小时约200元;用人工栽葱每亩需要10个工时700余元,用栽葱机每亩仅需1个小时约150元;用人工培土每亩需1100余元,用培土机每亩仅需约400元;用人工挖葱并成净葱每亩需2000余元,用挖葱机并成净葱每亩仅需880元。算下来,使用机械每亩节约成本3000余元,增收33%。大葱机械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投入,还实现了适度规模种植,达到了增加规模种植效益的目的。

  在李进中的努力下,寺郎腰大葱成为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农业部100家消费者最受喜爱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5年亩均收入12500元,最高亩收入超过15000元。

  李进中通过对新模式和新机械的应用,让原本普通的西瓜、大葱种植走上了标准化生产之路,真正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新产业。

  做个孜孜以求的“农业匠人”

  从踏上农技之路起到现在,李进中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50岁的高级农艺师,唯一不变的是他对农业技术的孜孜以求。

  “今年的‘一号文件’说的是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作为一个农技工作者,我觉得自己必须不停地学习和思索:如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提到的内容来推动188体育平台: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李进中说。尽管平时在田间地头奔走,但是李进中从来都没有放弃学习。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开阔自己的眼界。他觉得,作为一个农技人员必须同时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因为无论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战略,都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产业化发展。

  李进中说,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如破竹、农业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农技人员先行一步,搞懂现代农业的内涵,清楚发展方向,找准着力点,用工匠精神磨砺自己的“铁犁”。

  “工匠精神虽然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一种产物,是一种精致化生产的要求,但对农业生产同样适用。种植、管理、品质……农业生产的每一步都需要工匠精神。如今,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必须持续提升自己的农技水平,必须对农产品品质精益求精,必须善于创新种植模式,做一个孜孜以求的‘农业匠人’。”李进中说。

  当前,188体育平台:蔬菜产业仍存在生态基础脆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比如市场信息技术不对称,产品丰收了可能遭遇滞销;比如一个好的蔬菜大棚需要投资15万元,可是一遭遇冰雹、大风、冰冻等灾害性天气可能在一瞬间被毁坏,给农民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李进中说,这就需要农技人员深入研究国家的蔬菜产业政策、指导农民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发展适宜的蔬菜品种;需要农技人员积极发展蔬菜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让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需要农技人员更新群众的思想,让农业险发挥更大作用。

  李进中说,对济源的蔬菜产业进行产业提升,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从追求产量变为追求质量,走精品化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50岁的李进中仍在拼命奔跑。

  扎扎实实地为群众传授农业技术,让农民怎么多挣钱怎么干,让农民怎么省时省力怎么干,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技人——李进中。